今年40多歲的周先生體重達120公斤,最近幾年,他常感覺胸悶胸痛。上月底,他午飯后感覺胸悶胸痛的癥狀復發了,持續隱痛不緩解。他趕緊到醫院急診。
經金華市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初步篩查,排除了周先生心梗的可能。為查清胸悶胸痛原因,醫生安排其入院進一步檢查。心內二科主任董揚仔細分析了患者的胸悶胸痛性質,認為不是典型的心絞痛癥狀,立即安排他做腹部增強CT排查。周先生前腳剛做完,放射科通報危急值的電話就到了。
腹部CT提示,食管下段發現鋒利物體穿透食管刺向下腔靜脈,不排除已經穿破血管的可能。下腔靜脈負責收集人體下半身的靜脈血,是人體最大的一條靜脈干。如果這條血管穿破大出血,后果不堪設想。
通過追問病史,周先生說胸痛那天中午他吃過鴨頭,好像被卡住過。董揚立即匯報醫務部啟動急診MDT(多學科聯合會診)。隨后由ICU、心胸外科、肝膽胰胃腸外科、醫學影像科、感染科、消化內科專家組成的MDT團隊進行緊急會診。
經醫學影像科主任舒錦爾對CT進一步判讀,認為目前血管還未穿破。但鴨骨頭緊鄰下腔靜脈,存在隨時刺破下腔靜脈的可能。如果不手術,鴨骨引起食管瘺,極易造成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如果手術,周先生體型極度肥胖,病灶位置暴露困難,手術難度極大。術中下腔靜脈一旦大出血,止血難度非常大,同時容易造成空氣栓塞,極可能有生命危險。
此時,周先生已經出現發熱、血壓下降,感染非常嚴重。他的妻子焦急萬分:要手術嗎?要不要選擇省城大醫院?千鈞一發之際,肝膽胰胃腸外科主任倪德生提出病情不宜轉運,主動請纓由他來擔任主刀醫生。周先生迅速轉入外科,由倪德生帶領的團隊接手。綜合評估后,決定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方式,并做好轉開腹開胸手術的準備。同時請麻醉手術部副主任葉志堅領銜的麻醉團隊做好周密的麻醉支持。
倪德生用腹腔鏡對患者腹腔進行了全面探查,發現穿孔處周圍已形成拳頭大小的膿腫。切開沖洗后,發現一根鋒利的骨頭自食管壁穿出,尖端刺入肝臟,直抵下腔靜脈。而取骨頭的風險極大,稍有不慎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刺破下腔靜脈,引起大出血。倪德生臨危不亂,僅用5秒鐘就將鴨骨頭一次取出,患者轉危為安。
倪德生提醒市民,在大快朵頤之時,盡量細嚼慢咽,以防誤吸、誤嗆,一旦發生食管或氣管異物意外時,應緊急送醫院治療。送醫過程中可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或自救。切不可用喝醋、大口吞飯、大量喝水等土方法,處理不當反而可能危及生命。